六安市做实“百业+文旅”文章 为发展全域旅游注入新动能
发布时间:2025-05-25 08:46:11| 浏览次数:
六安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旅游发展的重要论述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因地制宜、分业施策,。2024年以来,推出迎驾汉驰航空飞行营地、林水寨景区、莲花山滑雪场等一批交文旅、农文旅、体文旅等融合新业态,新增全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县1个、长三角(安徽)红色疗休养十佳县2个、皖美消费新场景7个,
从有基础、有条件的行业率先做起,找准文化旅游与相关产业的相容性、契合处、联结点,首批确定11个跨界融合领域,每个领域出台1个文件,整合资金、项目、政策等,实化目标、任务与责任。
交通+旅游。合力拓展高铁、公交等站点旅游服务功能,开发水上旅游航线、低空飞行等旅游产品,完善“1+N”大别山国家风景道游憩服务体系。
农业+旅游。建设天堂寨前畈村、张店镇太平桥村等一批皖西风韵生态山村,争创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4个、省级重点村13个。
林业+旅游。推动石斛、灵芝、黄精等林下产品向旅游商品转化,共建森林生态、康养旅游产品,打造“赏森林美景品森林美食”等旅游精品路线。
水利+旅游。构建以“淠史杭”为核心的水利文化宣传展示体系,推进万佛湖、横排头等湖泊、库区类旅游景区提升,打造高品位漂流旅游体验地。
教育+旅游。打造金寨红军广场、迎驾春风营地等红色主题类、科普教育类研学旅游基地,擦亮“研学大别山行走的思政课”品牌。
体育+旅游。推进“体育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组织“跟着赛事游六安”等活动,打造国际网球公开赛、六安马拉松、龙舟赛等赛事活动。
商业+旅游。合力推动文庙·锦成里、皋街、山水奥特莱斯等休闲旅游化,推动传统街区和商业综合体转型升级,打造2个核心消费商圈。
中医药+旅游。提升中医药健康旅游基地品质,丰富九仙尊石斛文博园、大别山灵芝文化馆等景区景点的文化内涵。
气象+旅游。挖掘云海、雾凇、雪景、日出、星空等气象景观资源,打造屋脊山、万佛山等气象旅游最佳观测点、特色景区,创建一批天然氧吧、避暑旅游休闲目的地、气候宜居地等品牌。
城市建设+旅游。将“皋陶文化”“大别山精神”等文化元素融入城乡建设,加强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改造,新建30个公共文化空间、文化景观小品,大力发展创意市集、露营休闲等业态。
市场监管+旅游。加强景区商品价格监管,推进“优质平价土特产品进景区”,打造大湾村后备箱工程基地等旅游特色购物商店。
围绕将“路线图”变为“施工图”“实景图”,建立“四个一”工作机制,分类推进,确保任务有序落实。
一个工作专班。1个融合业态建立1个推进工作专班,各单位主要负责人负总责,1名分管领导、1名科室负责人和1名业务骨干具体推进,负责协调业态融合中的堵点难点问题,常态化开展“双周”协商,先后召开融合发展项目谋划、用地保障、品牌创建等协商对接会近30次。
一个项目库。按照1年见效、3年实施、5年规划,建立融合发展“快速启动库、重点推进库、战略储备库”三级项目库体系,首批谋划储备重大项目73个。开展项目红黄绿三色预警,对进度滞后项目亮红牌退出,对绿色项目优先保障林地、水域使用权等。
一次现场会。市政府每年召开一次全市融合发展现场观摩会,选取融合发展成效显著的县区和项目作为观摩点,让参会人员直观感受跨界融合的新成果。融合发展各部门负责人每季度开展述评,分享经验做法,分析存在问题,研究解决措施。
一批融合案例。组织各县区每月开展擂台赛,实地观摩融合发展项目情况,评比“最佳融合案例”予以推广。中国·红岭公路、大别山风景道(霍山段)入选全国交旅融合典型案例,万佛湖入选国内水路旅游客运精品航线典型案例。
坚持政府和市场双向发力,多渠道加大投入,完善公共服务,推动各类融合新业态、新场景融入全域旅游大循环,变成多元化产品,形成现实的游览点和支撑点。
加强智力支持。联合中国旅游研究院、南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等单位,建立融合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举办融合发展研讨等活动9场次,为融合发展项目提供政策咨询、风险评估、运营建议30条,征集融合发展创意创新设计项目方案20个。
完善配套设施。整合交通、水利、和美乡村等资金7亿元,支持旅游基础及配套设施建设。新改建旅游驿站56个、特色观景台137处、停车位5.2万个、旅游厕所625座。
拓展多元投入。梳理各类融合发展项目政策,在项目联合预审、用地保障、企业融资等方面靠前服务,解决项目落地及推进过程中的各项问题。发行政府专项债券9亿元,支持南山南·梦享村等9个项目建设。召开银企对接座谈会10场,为24个融合发展项目融资1.9亿元。
强化宣传推介。联动商务、农业、教育、体育等部门协同举办上海“五五购物节·皋品入沪六安周”活动、全国大众冰雪季、首届大别山温泉康养发展大会、大别山研学旅游嘉年华等系列主题活动。人民网、新华网等主流媒体重点报道《多维融合聚合力六安文旅启新程》《创新融合发展之路全面提升全域旅游竞争力》等“百业+文旅”经验做法,形成持续宣传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