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是抗日英雄父亲是爱国志士而她却为美国造出新式雷达武器
发布时间:2025-07-20 19:35:25| 浏览次数:
2021年4月,拜登政府的团队中,有一位年纪较长的亚洲女性面孔引起了不少关注。很多人对她的身份产生了好奇,深入查探之后,结果让人吃惊。这位女性的名字叫徐若冰,虽然她是华裔,但在拜登上台后,被提名为美国国防部副部长,专责研究与工程事务。这一职务可谓举足轻重,不仅是美国国防部技术研发的核心人物,还是美国国防体系的第三号人物,地位仅次于国防部长和常务副部长。这个职务的焦点在于美国未来防卫能力的提升,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作为一位华裔工程师,徐若冰将创下亚裔文官在美国国防部的最高职务记录,这让人不禁想问:她是如何赢得拜登的信任,获得如此重要的职位的呢?
要想了解徐若冰,无法回避她的家世背景,尤其是她的祖辈和父亲。她的祖父徐康良,出生于1907年的江苏省,生长在一个战乱不断的年代。年幼的徐康良亲眼目睹了军阀割据、硝烟弥漫的困苦景象,这一切让他深刻意识到,国家亟需稳定与和平。徐康良决心为祖国效力,因此,他像许多有志青年一样,投身革命事业。
从小成绩优异的徐康良,18岁便开始担任小学教员,倾心传道授业,希望孩子们能凭借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尽管此时的中国局势严峻,求学报国充满挑战,但徐康良并未放弃。他在教学工作一年后,决定投笔从戎,加入了黄埔军校。在军校,他凭借优异的学业成绩脱颖而出,很快进入了航空队,成为一名空军飞行员。
1932年,为了提升飞行员的训练水平,中国从美国聘请了飞行教官,而徐康良毫无疑问通过了选拔,经过严格的训练后,他顺利毕业,并被任命为飞行电讯员。几年后,他在战场上屡立战功,得到了上级的认可,迅速晋升为第二中队队长。其后,他在飞行中屡次遭遇生死考验,仍凭借高超的飞行技巧幸存下来,成为战场上的英雄。
1943年,徐康良率领空军队伍赴美接受进一步的训练,随即晋升为空军上校,成为美国空军驻华的总领队。直到抗日战争结束,他已经是空军的第三路司令,战后,徐康良转赴台湾,在此担任空军中将。1972年,他退休后在航空公司担任董事。
徐康良深知自己无法回到祖国,他将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希望他们能够为国家做出贡献。为此,他将唯一的儿子徐乃力送往美国,接受更先进的教育。徐乃力从小便深受家族的影响,早早便将报国之情铭记心中。1953年,徐乃力来到台湾继续求学,之后他以优异成绩进入西雅图大学,攻读中国近代史专业。
徐乃力的学术成就可圈可点,他在加拿大定居后,成为了当地知名学者,并通过创办“中华文化协会”进一步团结海外华人,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播。在他努力下,1994年,他当选为北美20世纪中华史学会会长,积极参与推动中日战争历史的研究,并在国内举办讲座,传播中国的历史与文化。
虽然徐乃力身在海外,但始终关心着祖国的发展,他为外国学者介绍中国历史和文化,致力于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而徐若冰的家族,正是这样一脉相承的爱国传统。然而,令许多人意外的是,徐若冰竟然走上了与祖父父亲完全不同的道路。
徐若冰生于1953年,最初随祖父生活在台湾。随着父亲徐乃力的熊猫体育官网定居,她在10岁时便随家人移居美国。尽管在美国的生活对徐若冰来说充满陌生感,但她迅速适应,并展现出了过人的才智。她的学业表现优异,最终进入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攻读多个学位。
完成本科学位后,徐若冰赴美国加州大学深造,并获得电气工程和系统科学等多个硕士学位。凭借天赋和不懈努力,徐若冰的学术背景堪称辉煌。毕业后,徐若冰选择了雷声公司,这家成立于1922年的企业是美国军火产业的龙头企业,主要供应国防设备。
在雷声公司,徐若冰通过自身的专业能力,研制了大量新型高科技武器,其中最为知名的便是F-35战斗机的雷达系统,被誉为“雷达之母”。尽管这些武器与美国的军事导弹一同锁定中国,她对此并未表现出任何情感上的波动。凭借出色的技术能力,徐若冰迅速成为了公司的重要人物,最终晋升为技术与研发部门的副总裁。
除了在公司内的杰出表现,徐若冰在学术和军事领域也获得了诸多荣誉。她曾是美国国家工程院的院士,并在2012至2016年间负责美国对台湾的军事采购,这一职务使她成为了陆军装备研究的领导者。她的努力与成就,不仅得到了美国军方的高度认可,也为她赢得了许多奖项。
2021年4月27日,拜登提名徐若冰为美国国防部副部长,这一任命标志着她在美国军工领域的地位进一步巩固,成为了美国高科技武器研发的核心人物之一。纵观她的履历,这一任命并不令人意外,毕竟徐若冰的能力和经验足以胜任这一职位。
然而,考虑到她的背景和身份,这一任命却引发了广泛争议。对于部分台湾民众来说,徐若冰能够在美国政府中担任如此高的职务,是一种荣耀,仿佛台湾的成就被美国所认可。然而,在一些美国人看来,一个黄皮肤的华裔女性担任如此重要的职务,仍然充满了种族歧视的困惑和反感。
消息传到中国后,许多人感到失望和愤怒。徐若冰的祖父和父亲都是为国效力的英雄,而她却为美国生产与中国对抗的武器,令人心生不满。一些人认为她已经背离了祖国的立场,似乎背离了她的家族历史和价值观。
尽管如此,徐若冰的上位也有人提出了另一种猜测——美国或许通过这种任命向台湾传达支持的信号。然而,美国的这一举动,可能并未深刻考虑到中国日益强大的现实。
值得一提的是,像徐若冰这样的例子并非个例。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很多革命时期英雄的后代都曾留学或定居海外,但他们依然心系祖国,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而贡献力量。正如徐若冰的故事所展示的那样,不同的选择和路径背后,往往是历史、环境和个人抉择的多重交织。
对于我们来说,徐若冰的经历是对时代变迁的见证,我们应当将目光放在自身的发展上,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实力,让未来的道路走得更稳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