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文化专家谈 继往开来建设新时代民航安全文化
发布时间:2025-05-24 07:54:42| 浏览次数:
新时代民航安全文化源于民航传统安全文化,也根植于国家安全文化。新时代民航安全文化建设,既要继承和弘扬民航优秀传统安全文化,也要充分考虑新时代的特点和要求。
中国民航发展探索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特有的优秀传统安全文化,这些优秀传统安全文化是中国民航持续安全发展的基础,需要继承和弘扬。
1.继承和弘扬安全第一的安全文化。1957年,周恩来总理在中缅通航一周年总结报告上批示:“保证安全第一,改善服务工作,争取飞行正常”,随后,它被确立为民航的工作方针,也成为民航长期遵循的要求。在贯彻落实周总理批示精神过程中,全体民航从业人员逐步形成了安全第一的安全文化,推动了安全规章的制定,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促进了民航持续安全发展。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安全是民航业的生命线”,民航从业人员坚持安全第一就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直接表现,安全第一的安全文化需要继承和弘扬。
2.继承和弘扬勇于担当的安全文化。中国民航从建立开始,就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因此中国民航也继承了中国共产党勇于担当的精神,形成了勇于担当的安全文化。2008年汶川地震时,塔台剧烈摇晃,管制员在自身安危受到威胁的情况下,没有退缩,勇于担当,坚守管制指挥岗位,确保空中飞行安全。2011年利比亚撤侨时,在短短11天的时间里,熊猫体育官网中国民航共派出包机达91班,顺利接回了2.6万同胞。民航发展过程中,难免遇到各类黑天鹅事件,规章制度再完善,体系建设再健全,最后还是要依靠人来执行,危急关头还是需要全体人员勇于担当。因此,建设新时代安全文化还要继续弘扬勇于担当的精神。
3.继承和弘扬恪守规章的安全文化。一方面,民航工作是一个复杂的体系,需要健全的规章体系来确保各个环节有效运行;另一方面,民航规章中的安全要求,往往是经过血的教训后形成的规定,需要全体从业人员共同遵守。在长期执行规章过程中,中国民航逐步形成了敬畏规章的工作作风。特别是2007年民航局启动的民航安全审计工作,通过对各单位规章符合性的审核,使得遵守规章更加深入人心,恪守规章的安全文化得到进一步巩固。进入新时代,民航安全管理迈入了系统管理时代,组织管理更加复杂,遵守规章更加重要,恪守规章的安全文化还要继续弘扬。
4.要继承和弘扬精益求精的安全文化。中国民航建立之后,相当长的时间里都是基础十分薄弱,特别是设备落后、人才紧缺。为了确保民航安全和发展,老一辈民航人需要强化自我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技能,确保运行保障安全,还要深入研究业务发展,推动民航工作的持续改进。因此,中国民航人把业务精湛作为不懈的追求,从而形成了精益求精的安全文化。进入新时代,中国民航将逐步从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迈进,要实现民航强国,需要民航从业人员发扬精益求精的精神,进一步改进安全管理质量、服务质量,推动民航高质量发展。
当前,我国正处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阶段,民航安全文化建设必须立足新时代。
1.新时代民航安全文化建设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因此,新时代民航安全文化建设要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加强党对民航安全文化建设的领导,通过推进党建与安全文化建设的深度相融合,夯实各级党组织研究安全工作,强化党对安全文化建设的引领。
2.新时代民航安全文化建设要体现民航安全工作的政治属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安全是民航业的生命线,任何时候、任何环节都不能麻痹大意”,这决定了民航安全工作具有很强的政治属性,新时代民航安全文化建设要突出政治属性。新时代民航安全文化建设要提高政治站位,充分体现出民航的政治担当,坚持生命至上、人民至上,坚持对安全隐患零容忍的态度,坚持确保“航空运行、人民生命”两个绝对安全。
3.新时代民航安全文化建设要体现系统安全时代特点。当前我国民航安全发展进入了系统安全时代,为了进一步促进民航安全水平的提高,新时代民航安全文化建设要与系统安全紧密联系起来,把系统安全的理念,熊猫体育官网融入到新时代民航安全文化中去。因此,新时代民航安全文化中要体现出体系管理、事前管理、风险管理、持续改进等系统安全的理念。
4.新时代民航安全文化建设体现新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新阶段的发展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新时期民航安全文化建设,要贯彻新发展理念。一是坚持创新发展理念,推动创新激励机制的建立健全,推动科技创新容错机制的加快构建;二是坚持协调发展理念,推动各单位的协调发展,推动各单位之间的交流和帮扶。三是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空域结构的持续优化,推动流量管理技术的持续改进。四是坚持开放发展理念,推动开放发展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推动先进技术、先进理念的引进和应用。五是坚持共享发展理念,推动安全管理成果共享机制的建设,推动安全信息和风险信息的共享。(作者:陈锐淳,民航安全文化专家组成员;单位:中南空管局)